破解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错配难题,利德以创新方案赋能高质量就业-德济新闻-浙江德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- 一站式产教融合解决方案提供者

破解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错配难题,利德以创新方案赋能高质量就业

  •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。2024年5月底,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,将 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” 确立为 “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、新使命”,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将高质量充分就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,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模式,为新时代就业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。

    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,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促使产业从信息化向数字化、数智化快速转型。产业领域知识更新和能力迭代速度显著快于高校教学节奏,这对学生实习实践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,同时也暴露出多方面问题。



    供需错配,矛盾凸显

    图片
    图片



    从本质上看,就业问题的核心在于人岗供需是否能高度匹配。当前,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,折射出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—— 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之间的错配。高校侧重于塑造 “德技兼修” 的综合型人才,遵循教育逻辑,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价值观的塑造;而企业更聚焦于能够快速投入生产、创造效益的 “实操型” 人才,遵循市场效率原则,看重岗位技能的熟练程度。这种理念与需求上的差异,成为横亘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一道鸿沟。



    政策引导,深化融合

    图片
    图片



    为有效化解这一矛盾,国家层面持续出台政策 ,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2025年初,教育部印发的 758 项新修(制)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,同样彰显了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的决心。新标准紧扣产教融合核心路径,着重强化职业综合素质与行动能力培养,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,实现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契合。




    利德响应,探索破题

    图片
    图片



    面对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不匹配的现实困境,利德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,利德参与制定浙江省专项职业技能能力标准及考核规范(智能产线运维),并且通过阶段性实施的项目不断地精进和验证和优化,形成了以“真正工业级设备、真实产业案例、真实工程项目、真实生产环境、真实现场管理、真正产业师资”六真”符合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体系,有效填补了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所需之间的差距,培养出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,更拥有过硬的岗位实操能力,能够无缝对接企业需求的技能技术人才,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精准匹配。